凯发

重庆渝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观印象武隆 慨不虚此行

发布时间:2018-07-18 14:04:17



    2018年7月3日是我母亲80岁生日。按常理,作为子女,本应为其办个生日宴,才能以示孝道。可为尊重老人的心愿—不庆生,想旅行。于是,我们兄妹四人于7月2日商定:共同陪母亲到就近且天气较凉爽的武隆仙女山镇玩耍两天,用旅游方式为母亲80岁生日献礼。
    7月3日早上8时,我们全家老小共10人从万州向目的地自驾前往。可谁知经过近4个小时的车程,于中午12点过到达了武隆仙女山镇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细雨,能见度不足50米。原计划下午去看仙女山、晚上露宿“大草原”的计划落空。遇上了这样的坏天气,我们决定不再露营,选择住宿酒店。一来可让年迈的母亲能有避风躲雨之地,二来可以借酒店休息之际期待天气变好。好不容易等到下午5点过,雨终于停了,雾也散了,可到游客集散中心询问购票,得知仙女山景区的下班时间是下午5:30,观光“小火车”也停运。虽然,游客可继续选择入景区,自由走马观光,帐篷露营,可80岁的老母亲怎能绕草原近10公里的步道走行?更不能选择在潮湿的草地上露营!于是,我们又临时商定:既然来了,与其坐等,还不如干脆去看看晚上8:30的《印象武隆》实景。那怕我们自认为与万州川剧团的《移民金大花》地方戏可能类似,不能抱太大的看好期望。

 

    于是,就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接待中心当机“痛心”花了1800元人民币买了10张门票,然后驱车随着大路人马来到桃园大峡谷印象武隆演出接待中心停车场候场。晚上8点整,终于到了进场时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检票入场。首先通过一条约220米长的“时光隧道”, 隧道两旁都是关于武隆地形地貌、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川江纤夫等特色文化展播画面。看着这一幅幅借着张艺谋的名声、见缝插针的广告,心里顿生反感,暗呼真的“上当”了。但随着人流涌入音乐会场,却见全场近3000余个座位,已无虚席时,心里稍有些自我安慰:若不好看,也不会这么多人都跟我一样“上当”吧!咦!张艺谋,你这老谋子居然能有如此号召之力?我倒要看看这《印象武隆》到底有何非同寻常之处?
时值晚上8:30,实景剧随着主持人悦耳动听的开场白中拉开了帷幕。在随后短短70分钟的演出,一个个精彩而耐人寻味的节目已完全改变了我原有的想法和担心,反倒给我留下的是深深的感动和思考:深感张艺谋的确有“两把刷子”,是他出谋划策,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打造了一款既有武隆特色,又符巴渝人生活实情的非物质文化的视听盛宴。深感自己未看前的错误猜想,深感观印象武隆,慨不虚此行。
    的确,《印象武隆》不是一般的歌舞剧,它是以“川江号子”为主题,以时代船舶的变迁为线索,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川江纤夫与江水为伴,以江船为家的真实生活。它囊括了巴人遗风、山水遗情、历史演进的独特文化资源,将“号子”、“哭嫁”等传承千年即即将消失的民俗风情以及“棒棒”、“滑杆”、“火锅”等最具有重庆特色的人文元素相融合,以真山、真水为舞台背景,以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为素材,通过实景歌舞再现巴渝地区独特的“号子”文化。
    的确,《印象武隆》是我看过如《印象丽江》、《印象五台山》、《印象大红袍》等诸多印象剧中最为“草根”、最为煽情、最具有精神力量,最能体现巴渝人文化的一台实景剧。它借助悬崖峭壁的天坑峡谷,通过亦真亦幻的3D灯光,运用三维激光、聚点声源声像定位等高科技术,营造出“时而高山流水、时而群星璀璨、时而落叶纷飞、时而春和景明”的立体舞美效果。其声、光、电与天坑峡谷实景将相辉映,产生一种梦幻般的吸引力,让人叹为观止。
的确,现场气氛最好、观众最“嗨”应是那“川江号子”的大连唱。当主唱们来到观众中间,唱起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开阔敞亮的男高音展示着巴渝男儿的豪爽,整齐而又壮观的杵舞也展示了巴渝人的力量,无法阻挡在座的每一位观众的每一个细胞都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
    的确,颇有感触的还是那“哭嫁”。说实话,我已虚度了人生50载,但之前还从未知道女人结婚还有“哭嫁”这一说。当细细听来,“哭嫁”有两重意思。一哭父母,哭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尚未报答,而今又要出嫁他人;二哭自己,哭自己“命苦”,哭自己嫁给一个“命没个准儿”的江上拉船人—纤夫(因纤夫的命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汹涌的江水吞噬,还可能连个尸身都收不到)。但尽管如此,女人的哭也只是在结婚这一天,结婚之后,就只能尽一个做妻子的本分,照顾丈夫,服侍公婆,生儿育女,做一个温柔贤淑、坚韧顽强的纤夫女人。和丈夫同进同出,吃在江上、住在江上,和丈夫一起患难与共,风里来、浪里去,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他们之间的感情,或许嗅不出现代人的你侬我侬、花前月下,却又那样执着与贞爱。
    的确,最有震撼力的应该是纤夫的工作—“拉纤”。那 “车车儿、闪闪儿、绳子儿、和短裤儿”就是纤夫拉纤时身上所有的物宝。在没有看这剧以前,也许你也不会相信,纤夫拉纤时是不能穿衣服的。而看了这剧之后,才知道:因江上情况千变万化,江水一会儿平一会儿涌。一个大浪打来,不但会湿了衣服,而湿透的衣服还会把身子裹得紧紧的,用不上力,没准儿还可能被江水卷走而伤命。特别是剧中那“老汉”朴实的讲说充满了画面感,让我仿佛看到那“老汉”带着一群纤夫,在激流的江边,喊着雄浑有力的“川江号子”与愤怒的江水拼搏。当聚光灯打在又一个年轻的“纤夫”身上,他浑身健硕的肌肉在聚光灯下彰显出“川江汉”子的健美与力量。在波涛中,他背扛拉着“纤绳”不断挣扎,不断“前进、后退、翻转,前进、后退、翻转”,不断努力与恶劣的江水作斗争。虽然他已显得筋疲力尽,但他依然坚持着、坚持着,所有的其它“纤夫们”也都跟着坚持着、坚持着,在众“纤夫们”的顽强拼搏下,最终战胜了汹涌澎湃的江水——在灯光的姿影下,只见一艘船从遥远的江面缓缓驶来,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直到靠岸。此时,主持人也旁说道:1968年,机动船代替了人拉船,中国船舶进入了机动船时代;1997年,趸船装上了发动机,人拉船的时代彻底离开了我们。随着主持人的解说,靠岸的船只又慢慢离我们远去,渐渐的、渐渐的,最后消失在天幕中,消失在时空隧道里。这时,那“老汉”只有无奈的叹息:“忘了吧,忘了,忘了吧,忘了,忘了,忘了……”。
    虽然,短短70分钟的演出还在无尽的回味中早已结束, “纤夫”也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通过亲观《印象武隆》,至少让我懂得:我们不但应成为一名“川江号子”的永远聆听者,“江上纤夫”的历史见证者,更应成为“川江号子、江上纤夫”这一非物质文化的历史传承者,哪怕只能为之献上几声无力的“呐喊”,也不应让这具有地域特色和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消失。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园地 >

观印象武隆 慨不虚此行

来源于:材料设备劳务部 姚玉坤   2018-07-18 11:49:45

    2018年7月3日是我母亲80岁生日。按常理,作为子女,本应为其办个生日宴,才能以示孝道。可为尊重老人的心愿—不庆生,想旅行。于是,我们兄妹四人于7月2日商定:共同陪母亲到就近且天气较凉爽的武隆仙女山镇玩耍两天,用旅游方式为母亲80岁生日献礼。
    7月3日早上8时,我们全家老小共10人从万州向目的地自驾前往。可谁知经过近4个小时的车程,于中午12点过到达了武隆仙女山镇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细雨,能见度不足50米。原计划下午去看仙女山、晚上露宿“大草原”的计划落空。遇上了这样的坏天气,我们决定不再露营,选择住宿酒店。一来可让年迈的母亲能有避风躲雨之地,二来可以借酒店休息之际期待天气变好。好不容易等到下午5点过,雨终于停了,雾也散了,可到游客集散中心询问购票,得知仙女山景区的下班时间是下午5:30,观光“小火车”也停运。虽然,游客可继续选择入景区,自由走马观光,帐篷露营,可80岁的老母亲怎能绕草原近10公里的步道走行?更不能选择在潮湿的草地上露营!于是,我们又临时商定:既然来了,与其坐等,还不如干脆去看看晚上8:30的《印象武隆》实景。那怕我们自认为与万州川剧团的《移民金大花》地方戏可能类似,不能抱太大的看好期望。

 

    于是,就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接待中心当机“痛心”花了1800元人民币买了10张门票,然后驱车随着大路人马来到桃园大峡谷印象武隆演出接待中心停车场候场。晚上8点整,终于到了进场时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检票入场。首先通过一条约220米长的“时光隧道”, 隧道两旁都是关于武隆地形地貌、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川江纤夫等特色文化展播画面。看着这一幅幅借着张艺谋的名声、见缝插针的广告,心里顿生反感,暗呼真的“上当”了。但随着人流涌入音乐会场,却见全场近3000余个座位,已无虚席时,心里稍有些自我安慰:若不好看,也不会这么多人都跟我一样“上当”吧!咦!张艺谋,你这老谋子居然能有如此号召之力?我倒要看看这《印象武隆》到底有何非同寻常之处?
时值晚上8:30,实景剧随着主持人悦耳动听的开场白中拉开了帷幕。在随后短短70分钟的演出,一个个精彩而耐人寻味的节目已完全改变了我原有的想法和担心,反倒给我留下的是深深的感动和思考:深感张艺谋的确有“两把刷子”,是他出谋划策,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打造了一款既有武隆特色,又符巴渝人生活实情的非物质文化的视听盛宴。深感自己未看前的错误猜想,深感观印象武隆,慨不虚此行。
    的确,《印象武隆》不是一般的歌舞剧,它是以“川江号子”为主题,以时代船舶的变迁为线索,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川江纤夫与江水为伴,以江船为家的真实生活。它囊括了巴人遗风、山水遗情、历史演进的独特文化资源,将“号子”、“哭嫁”等传承千年即即将消失的民俗风情以及“棒棒”、“滑杆”、“火锅”等最具有重庆特色的人文元素相融合,以真山、真水为舞台背景,以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为素材,通过实景歌舞再现巴渝地区独特的“号子”文化。
    的确,《印象武隆》是我看过如《印象丽江》、《印象五台山》、《印象大红袍》等诸多印象剧中最为“草根”、最为煽情、最具有精神力量,最能体现巴渝人文化的一台实景剧。它借助悬崖峭壁的天坑峡谷,通过亦真亦幻的3D灯光,运用三维激光、聚点声源声像定位等高科技术,营造出“时而高山流水、时而群星璀璨、时而落叶纷飞、时而春和景明”的立体舞美效果。其声、光、电与天坑峡谷实景将相辉映,产生一种梦幻般的吸引力,让人叹为观止。
的确,现场气氛最好、观众最“嗨”应是那“川江号子”的大连唱。当主唱们来到观众中间,唱起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开阔敞亮的男高音展示着巴渝男儿的豪爽,整齐而又壮观的杵舞也展示了巴渝人的力量,无法阻挡在座的每一位观众的每一个细胞都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
    的确,颇有感触的还是那“哭嫁”。说实话,我已虚度了人生50载,但之前还从未知道女人结婚还有“哭嫁”这一说。当细细听来,“哭嫁”有两重意思。一哭父母,哭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尚未报答,而今又要出嫁他人;二哭自己,哭自己“命苦”,哭自己嫁给一个“命没个准儿”的江上拉船人—纤夫(因纤夫的命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汹涌的江水吞噬,还可能连个尸身都收不到)。但尽管如此,女人的哭也只是在结婚这一天,结婚之后,就只能尽一个做妻子的本分,照顾丈夫,服侍公婆,生儿育女,做一个温柔贤淑、坚韧顽强的纤夫女人。和丈夫同进同出,吃在江上、住在江上,和丈夫一起患难与共,风里来、浪里去,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他们之间的感情,或许嗅不出现代人的你侬我侬、花前月下,却又那样执着与贞爱。
    的确,最有震撼力的应该是纤夫的工作—“拉纤”。那 “车车儿、闪闪儿、绳子儿、和短裤儿”就是纤夫拉纤时身上所有的物宝。在没有看这剧以前,也许你也不会相信,纤夫拉纤时是不能穿衣服的。而看了这剧之后,才知道:因江上情况千变万化,江水一会儿平一会儿涌。一个大浪打来,不但会湿了衣服,而湿透的衣服还会把身子裹得紧紧的,用不上力,没准儿还可能被江水卷走而伤命。特别是剧中那“老汉”朴实的讲说充满了画面感,让我仿佛看到那“老汉”带着一群纤夫,在激流的江边,喊着雄浑有力的“川江号子”与愤怒的江水拼搏。当聚光灯打在又一个年轻的“纤夫”身上,他浑身健硕的肌肉在聚光灯下彰显出“川江汉”子的健美与力量。在波涛中,他背扛拉着“纤绳”不断挣扎,不断“前进、后退、翻转,前进、后退、翻转”,不断努力与恶劣的江水作斗争。虽然他已显得筋疲力尽,但他依然坚持着、坚持着,所有的其它“纤夫们”也都跟着坚持着、坚持着,在众“纤夫们”的顽强拼搏下,最终战胜了汹涌澎湃的江水——在灯光的姿影下,只见一艘船从遥远的江面缓缓驶来,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直到靠岸。此时,主持人也旁说道:1968年,机动船代替了人拉船,中国船舶进入了机动船时代;1997年,趸船装上了发动机,人拉船的时代彻底离开了我们。随着主持人的解说,靠岸的船只又慢慢离我们远去,渐渐的、渐渐的,最后消失在天幕中,消失在时空隧道里。这时,那“老汉”只有无奈的叹息:“忘了吧,忘了,忘了吧,忘了,忘了,忘了……”。
    虽然,短短70分钟的演出还在无尽的回味中早已结束, “纤夫”也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通过亲观《印象武隆》,至少让我懂得:我们不但应成为一名“川江号子”的永远聆听者,“江上纤夫”的历史见证者,更应成为“川江号子、江上纤夫”这一非物质文化的历史传承者,哪怕只能为之献上几声无力的“呐喊”,也不应让这具有地域特色和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消失。

网站首页 |  走进渝海 |  新闻中心 |  党建之声 |  文化园地 |  联系我们

电话:023-63775956 传真:023-63775956 重庆市渝中区棉花街十八号 邮箱:400011

渝ICP备1700736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935号